管理员登陆

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沈塘篇)

前言

沈塘镇,1956年划归海康县;1957年设沈塘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1961年析出设沈塘区,后成立沈塘公社;1984年3月改称沈塘区;1987年4月撤区建沈塘镇。

沈塘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分别为:沈塘社区、孟山村、揖花村、平余村、大周村、大陈村、昌辉村、茂胆村、茂莲村、迈豪村、沈塘村、罗家村、塘边村、温宅村、居蕉村、卜格村、茂良村、处井村。

卜格村委会

卜格村始建年代难考,明万历《雷州府志》已载“博格村”及“博格社”。曾有卜、文、李三姓聚居,称“卜文李村”,后卜、文二姓迁出,更名“博格村”。因“卜”“博”同音而定为“卜格村”。据蔡叶青《雷州古越语地名试释》,“卜格村”意为旧坡村。现主要有陈、蔡、梁、冯、李、吴、黄等七姓,陈姓为第一大姓,其一脉于清初期从遂溪县城月镇实荣村迁入,其二于清中期自廉江市横山镇上寮村迁入;蔡姓次之,源自雷州市附城镇卜里村;梁、吴、冯、李、黄五姓源流待考。

黄桐村建于明初期,为陈姓世居,始祖陈怀礼从吴川县乾塘村(今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迁此开基。

洋耐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名“杨炼村”,主要有郁、薛二姓。郁姓始祖郁文魁于乾隆元年(1736)从遂溪县郁宅村(今属遂溪县城月镇)分居于此;薛姓先祖于道光十九年(1839)从沈塘镇居梅村迁入。

【昌辉村委会】

昌辉村始建于明,由陈、林、谢、吴四姓聚居成村,原名“乾济村”。清顺治间,吴姓迁出另立新村,陈、林、谢三姓为祈昌盛光辉,改村名为“昌辉村”。

陈姓始祖陈国玺,原籍福建泉州府平沙林村,明正统三年(1438)任雷州参将,六年后定居于此。

谢姓始祖谢琨原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井头村,任羊城学正后调任古合,落户雷郡。其子陈朝相择居遂溪县东海那增村,后裔陈熙盛于明末分居至该村。

林姓始祖林日秀,清初期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迁入。

【处井村委会】

唐元和元年(712),吴氏始祖从福建莆田县迁居于此,名讳无考。

吴姓繁衍后分迈爽、维新、万宝、新兴四村。明洪武时,因战乱四村合并迁至现址,因村址地势三面山坡而一面低洼,而名“宅井村”,后改“处井村”,亦曾称“处整村”。另有两支吴姓于清康熙年间分别从东海岛龙水村及客路许产村迁入。

【大陈村委会】

大陈村始建于宋末元初,原名“仙梦大村”,明时易名“进德大村”,民间惯称“大村”或“大村陈村”,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大陈村”。

南宋德祐二年(1276),陈文龙任枢密院参知政事,为了平叛而毁家纾国,于襄山寺前设伏抗元。城中兵少却坚守,其三子梦祥、四子梦麟战死,陈文龙拒降被俘,绝食而亡。次子陈梦雷护南宋小皇帝赵昺南下,于元贞二年(1296)在此开基创业,因梦神仙谕示,依梦境取名“仙梦大村”。

大陈村主要有陈、谢二姓。陈梦雷后裔除五子陈自登原地重建外,多分居各地。陈梦雷的谢姓随从,于宋末元初共居大陈村,民国时有外迁,20 世纪 70 年代部分回迁。

铺墩村曾是仙梦大村入村口,俗称“大村头”,后因商业发展得名“铺墩”。现村民多为大陈村第十六世祖陈朝泰后裔,少量来自沈塘镇后山村、南边村陈氏族人。

【大周村委会】

大周村始建于明,为周姓世居,始祖周文盛原籍福建莆田,明乡试中举,任雷州府儒学教授,任满定居。因黎明时在此安居而取名“黎安村”。据《湛江市地名志》载,草卜、进德两村统称“大村”,因周姓世居,后称大周村。周文盛定居已四五百年,后裔多迁徙,分布于海南、粤西、珠三角及港澳台等地。

北潭村始建于唐,为吴姓世居,始祖吴懋德原籍福建古田,唐戊戌科进士,曾任海南文昌县令,告老还乡途中见此地灵秀而落户。

乾遮村建于清,为洪姓世居,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洪德升从遂溪县南夏村(今属麻章区太平镇)分居至此,曾名潭源村,现名乾遮村。

【居蕉村委会】

居梅村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取名自卢梅坡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原薛姓独居,因“薛”“雪”同音而名“居梅村”,意在劝诫后人:人各有所长所短,应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现主要有薛、连二姓。薛姓始祖薛宝山明成化十四年(1478)任雷州府儒学正堂,致仕后从遂溪县黄桐村(今属雷州市沈塘镇)迁至。连姓于清光绪四年(1878)迁入。村原有四片区,现合为居梅上、中、下村三个片区。

蕉坡村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陈姓始祖陈硕从沈塘镇后山村分居于此,因村有两个泉眼,故名“双乐双泉村”。因村址原是一片长有香蕉林的坡地,又称“蕉坡村”,而“蕉”与“上”的雷州话同音,为此也称为“上坡村”。

莲下村始建于清中期,原名“段尧村”,曾有杨、胡、康三姓,现仅杨姓,其先祖从福建莆田迁至湛江市文车村,清康熙四十八年迁沈塘镇龙道村,再移居莲下村。

【罗家村委会】

罗家村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原罗姓世居。现有陈、吴、劳、洪、叶五大姓氏。第一大姓陈姓先祖为宋相陈文龙,元时从福建莆田迁至今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乾塘村,明迁白沙镇罗家村,明末分居至此;吴姓先祖吴正卿,遂溪县调丰村人,元官至南宁军知军,明弘治三年(1490)后裔从遂溪县文章村(今属遂溪县城月镇)迁入;劳姓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从廉江迁入;洪姓于明永乐六年(1408)迁入;叶姓源流不详。

桥头村始建于清中期,始祖吴懋德唐肃宗时任海南文昌县令,原籍福建省古田县。告老北归时定居沈塘镇北潭村,五世祖吴茂德迁平余村,后裔为生计迁现址,曾名“平余五庄外村”,后因位于百丈桥前得名桥头村,世居吴姓,村落呈鲤鱼地形,有 280 多年历史。

【迈豪村委会】

迈豪村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曾名“迈岭村”“吗咬村”,因契合民风定名为“迈豪”村,古越语意为谷子村。主要有梁、陈、周、许、曾五姓。第一大姓梁姓于明宣德三年(1428)从湛江市霞山区宝满村迁入;陈姓于明宣德元年(1426)从雷州市附城镇英山村迁入;周姓宋元祐五年(1090)从浙江迁广东遂溪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从湛江竹尾村迁入。

龙道村始建于唐,洪、郑二姓首创陶瓷产业,产品远销各地。后杨、梁、曾三姓于明时迁入,曾名“灵丈村”。现主要有梁、杨、曾、许四姓。第一大姓梁姓先祖梁德胜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从沈塘镇迈豪村迁入;曾姓先祖曾仕汇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956)从沈塘镇茂莲村迁入;杨姓先祖杨有庆(又名杨有理)于明成化三年(1467)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迁入;许姓随母落居。

大豪村建于明初期,从附城镇爱莲村分居而成,因村北田埂大曾名“大埂头村”“大头村”,后更名“大豪村”,为黄姓世居,其先祖宋时从湖南迁广东南海,明初期从英灵村(今雷州市附城镇爱莲村)分居至此。

沈上、沈中、沈下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原居沈下村与蕉坡间旧村园,名“沈塘村”,建有沈塘圩。明正德间,大陈村贡生陈士恺迁圩至现址,村名改为“沈塘仔村”,后分为沈塘仔上村(沈上村)、沈塘仔中村(沈中村)、沈塘仔下村(沈下村)。

【茂胆村委会】

茂胆村为古越语地名,意为水田村,宋初始建,林、李二姓曾居,名“水流沟”,曾用名“茂林村”,后因战乱二姓迁离。明宣德年间(1426-1435)余氏祖先从湖光月岭迁此,正统三年(1438)邀陈姓祖先同居此地至今。郭、劳二姓民国时迁入。

余上村曾名“调层村”,赵、孔二姓曾居,后因战乱而去向不明。明宣德年间余氏三兄弟从湖光月岭迁此,长兄士彦居余下村,二弟连堂居余上村,三弟端礼居茂胆村。

余下村有余、彭、金、周、吴等五姓,余姓居多。新中国成立后因区分兄弟村而名“余下村”。村土肥沃,村民富裕,部分从事海上捕捞,曾有“富村”“胡村”之称。

【茂莲村委会】

茂莲村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25),俗称“茂藤”,黎语意为橘红村。主要为曾姓,元时从福建莆田县迁广东吴川县铺里街,明正统十一年(1425)从博铺里街迁此。

【茂良村委会】

茂良为黎语地名,意为月亮,因地处通明河畔,山明水秀,地形如月得名。始建年代不详,彭、谢、柴等姓曾居后外迁。明清时陈、戴、吴三姓迁入,陈姓从沈塘后山村迁入;戴姓从遂溪县城月戴家村迁入;吴姓从沈塘镇塘边村、北潭村迁入。现戴、陈二姓人口居多。

【孟山村委会】

孟山村俗名芒萨村,古壮语意为快乐村庄,民间道教白事称永昌村。孟山,意为第一座山。唐以前已有先民活动,谢姓最早居住后迁离,周、何、黄姓先后迁入。周姓先祖周公濂唐贞观七年(633)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岛公山村迁入;何姓先祖何志胜元太宗年间(1229)从通明(今麻章区太平镇)迁来,迁来时“财产富甲乡里”;黄姓先祖黄如万元武宗年间从福建莆田衣车港迁来,为村中第一大姓。村中还有吴、蔡、曾三姓,但人口很少。

【平余村委会】

平余村始建年代不详,原名“平夷”,古越语意为泊船的海坪。主要有莫、吴、蔡、陈四姓。莫姓明洪武十七年(1384)从福建莆田县迁广东徐闻县,约明景泰七年(1456)从徐闻迁此,是村中第一大姓;吴姓从沈塘镇北潭村迁入;蔡姓从雷州市附城镇博里村迁入;陈姓从沈塘镇石板村迁入。

【沈塘村委会】

明嘉靖五年(1526),大陈村陈仕恺(明万历版、清嘉庆版《雷州府志》记为“陈士恺”)为便民赶集、促物资流通,迁沈塘圩至现址,承诺收购当日未售物品,后此地渐成集市,初名“心塘圩”,后改“沈塘圩”。现主要有陈、莫、吴、李等姓,多从周边村庄分居而来。

石板村始建于明初期,原料姓居住,名“石龙村”。相传明时村出了一名叫廖四的大力士,因对朝政不满而被官府处置,村地下的石龙也被斩,故后称为“石板村”。此后,廖姓迁离。明成化九年(1473)陈姓迁入重建。现主要有陈、吴、唐三姓,第一大姓陈姓于明成化九年(1473)从雷州市附城镇英山村迁入;吴姓明时从遂溪县城月调丰村迁入;唐姓从杨家官塘迁入。

后山村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始祖陈文学明洪武时任海南琼州府通判,卸任后见此地宜居而落户。现主要有陈、吴二姓,陈姓居多。

南边村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6),因位于陈氏总祠南面得名。为陈姓世居,始祖陈文学五子分别移居各地,五子陈子成居南边村。

新地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始祖吴正卿,遂溪县调丰村人,元朝官至南宁军知军。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吴正卿十二世孙吴存良从文章村迁此开基。

【塘边村委会】

塘边村原名“那旧”,余、陈二姓曾居后迁走。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吴依愈从福建上杭县金里村迁此定居。明天启年间,吴国伦、吴明毅、吴廉辅3人从塘边村迁村东北方,名揖重村,因村前有小溪又名溪头村。1979 年整村迁至沈陈线(沈塘圩段)旁。

【温宅村委会】

温宅村始建于元,原名“温处村”,曾名“三乐村”,新中国成立后名“温宅村”,也称“温宅老村”,为黄姓世居。入雷始祖黄勋南宋绍兴二年(1132)登进士,绍兴二十二年(1152)任知雷州军事,致仕后居英灵村(今雷州市附城镇爱莲村),生四子,三子黄慈福从英灵村分居黄道山(今坑仔林队范围内)。元时黄白助从黄道山迁此。

下村建于明,从温宅村分居而成,故称“温宅下村”,主要为黄姓。

田西村建于明中期,主要有黄、陈二姓,黄姓明中期从温宅村分居而来,陈姓清时从沈塘镇卜格村迁入。

东村建于明末年,从温宅下村分居而成,简称“东村”,主要为黄姓。

北尾村建于明,原名“北楼尾村”,别名“新临村”,主要有沈、曾二姓,二姓先祖明朝时相约从遂溪县城月镇和家西村及雷州市沈塘茂莲村迁居于此。

大合村,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从三乐村(今温宅村)分居现址,主要为黄姓。

下坑村清康熙二十七年(1988)麦姓祖先从湛江廉江市瓦窑村迁到武曲圩开武馆、打铁铺,康熙四十七年(1708)迁此。后陈、蔡、薛、何、冯、劳等姓迁入。由于村址在武曲圩下面田坑边,故取名“下坑村”。现主要有陈、麦、薛、何、蔡、冯、劳七姓,陈姓清康熙年间从沈塘镇沈塘仔村迁入,人数最多;麦姓从湛江廉江市瓦窑村分居至此;薛姓清康熙年间从沈塘镇居梅村迁武圩,后移东边坡村,1948 年迁入。

坑仔村清康熙年间从三乐村(今温宅村)分居而成,曾名青龙村,因田坑狭小得名,主要为黄姓。

干田村始建于宋,薛、颜、黄三姓曾居后迁离。清中期陈姓先祖从遂溪县文章乃秋村(今遂溪县城月镇高明仔村)分居现址。

三角村清乾隆初年叶鼎勋随父经商路过,见此地宜定居,次年携三子从遂溪县北坡镇下黎村迁此,名“三纲村”,民国时名“三合村”“三角村”,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三角村”。清朝人口发展曾分南北村,清末民国战乱,南村迁回北村。

【揖花村委会】

揖花村始建于宋末年,俗称“押花”,古越语意为“牛轭”,指所处地形如牛轭。主要有赵、陈、唐、刘、何五姓,赵姓人口最多,陈姓次之,唐姓再次之,刘姓第四,何姓第五。宋末年刘姓始祖刘唯七率家人先居于此。南宋时唐姓始祖唐乾元从雷州市杨家镇夏口村迁入。明正统三年(1438)陈姓始祖从沈塘镇昌辉村迁入。清顺治五年(1648)赵姓始祖赵嘉国从吴川龙头区迁入。 

参考资料:《湛江村庄简史-雷州市卷》

生活随笔 2025-01-06 06:57:40 通过 网页 浏览(79) 打印

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