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松竹篇)
松竹镇位于城区西南6公里处的松溪与根竹两村之间,因此得名。又因其圩设在山美曹宅村而又名山美圩。解放初期,松竹镇境域属于海康县第二区。1957年,改为松竹乡。1958年,划归雷南县先锋公社。1961年,隶属于南兴区,后属南兴公社。1979年1月,从南兴公社分出,单独设立松竹公社。1984年,改称松竹区公所。1987年4月,改称为松竹镇。
松竹镇下辖八龙、北边、川东、东角、东井、方家、刘宅、龙马、马铁、山口、山美、山尾、松竹、塘仔、五坑、西山、西洋王等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八龙村委会】
八龙村,旧称半东井、半笼井、拔龙井、八龙井村,始建于宋朝。其地名有两种说法:一称该村地形似“八”字且为“龙脉”,故而得名“八龙”“拔龙”;二说始祖建村所挖水井很浅,形状像半个竹笼,遂称“半笼井”,后演变为“半东井”“八龙井”。王姓世居于此,始祖王则忠原籍福建莆田县,宋朝时任雷州巡检使司,卸任后定居八龙村。八龙村原址在宅营村附近的卢筐园村,因几百年后人丁不旺,清末举村迁至村子东面、邻近洋田的现址。
古里村,始建于明朝,王、周两姓世居。王姓始祖从八龙村迁入,周姓从东井村迁居而来。
宅营村,始建于明朝,初名“徐营坡”,后改为“宅营村”。建村始祖相传为明朝雷州府总兵徐飞驻扎的营兵,徐氏带兵移防后,蔡姓留居于此。蔡氏始祖蔡习信兄弟二人于1843年从唐家镇沙坡村迁入。
东园村,始建于南宋,韩、周、黄三姓聚居。韩氏始祖南宋末年来此居住,周氏始祖周政元朝中期自安仁知县卸任后,先卜居企水赏村,再迁东园村并题命里坊之名曰“东园”,黄姓稍后自雷城调花迁入。1978年,周氏全族迁往大家尾村居住,韩氏仅余一户,黄氏遂成村中大姓。
沙坡屈村,因位于沙质土坡且屈姓世居而得名,以别于邻村“沙坡洋”。屈氏始祖相关信息不详,据邻村东井村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东井村乡贤周德成曾调解沙坡屈村兄弟纠纷,由此推断其始建时间应不晚于元朝。
大家尾村,又名“东园新村”,位于东井村委会的上村、沙坡杨村与八龙村委会的沙坡屈村交界地。此地原是东井上村的旱地“上坑尾”,后讹为“大家尾村”。始祖周政是宋朝宰相周必大后裔,元初任湖南安化县知县,期满后先卜居企水赏村,再迁居东园村。1978年,东园周氏举族迁至此处建村安居。
【北边村委会】
北边村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由广东海康北和镇朝阳村移至现址,主姓氏为邓姓,始祖邓仁奭。该村始祖与邻近龙马村委会桥头村始祖是叔侄关系,因位于桥头村北边而取名北边村。
【川东村委会】
川东村,始建于明朝,因先祖寻觅风水宝地移居于此而形成。原名斋堂东村,后因部分村民从今洪江市吴川霞街迁来,遂改叫川东村。村民主要姓氏有曾、周、李、林姓,曾姓为第一大姓,曾氏始祖名偏,又名有蓬,于嘉靖十六年(1537)从广东省海康沈塘茂莲村迁于扶桥,再迁至此地。周姓为第二大姓,周氏九世始祖周达乾隆年间从海康纪家周宅村迁移至此。李姓迁移情况不详。
东后村,始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先祖逃难南下聚居而成,村名由来不详,曾用名斋堂后村。村民主要姓氏按人口多少分别为谢、陈、黄、李姓,皆于1659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此。谢氏来雷时间不详,始祖谢琨在今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安居,该村始祖谢起鳌从榜山迁至今址;陈氏始祖从白沙镇白院井园陈文玉二房分居,第三十四世“十五公”陈应于大明年间从井园村迁居今址;黄氏始祖克箴初居遂邑地,三世明德、明辉弃农为商,再迁雷地定居今址;李氏始祖仕伟据传由雷州邦塘迁居于今址。
东角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南迁移民聚居形成,原名东阁村,因谐音改为东角村。村民主要姓氏有曾、黄、杨、陈、伍、洪姓,曾姓为第一大姓,1700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今址,黄、杨姓分别于1710年、1715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此。
【东井村委会】
东井村,原名叫“根竹义村”,古属海康县第五都调排社,寓意子孙如竹子般正气。明正统元年(1436),村贤周四开挖水井时发现刻有“东井”二字的石板,经村民商议,村名遂改为东井村。东井村最早居住的有洪氏、陈氏、颜氏、徐氏、戴氏5个家族,周氏最后迁入。洪氏原居东井小学后面的洪屋井,颜氏原居周古屋,洪、颜、徐氏因人口稀少陆续迁往他村,戴氏原居上村,后因人口稀缺迁居雷城。如今东井村仅周、陈两姓居住。周国柱是东井村周氏开基始祖,宋朝末年(约 1200)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出仕入雷并择地而居。陈氏在东井上村居住,始祖弘基原系福建莆田人,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任海南文昌县县令,任期满后在雷城西北安居,北宋末年其后代陈尧殡举家迁居东井村,有900多年历史。
沙坡村,杨姓世居。其祖先杨福俞原籍福建莆田县珠玑巷,后迁入吴川市瑚琳后山村,明朝后期由遂溪县文车村迁入,始祖杨仕友。因村庄选址于荒坡且土壤为砂质地,故名“沙坡杨”村,与邻村“沙坡屈”村相区别。
南亭村,林姓与钟姓共居。林氏最早搬迁至此,始祖林扶从雷城镇南亭街迁居而来,为纪念迁居历史,取名“南亭”。林氏有十几户村民曾迁居外地,后因建设东吴水库响应政府号召回迁。钟氏始祖不详。
【方家村委会】
方家村,始建于北宋(994),因盗寇侵扰,朝廷任杨维新为军事领导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到雷州指挥防御,卸任后因返籍路途遥远便在此居住建村。杨氏始祖认为此处风水佳,子孙可发展至千家万户,故取村名为方家村,曾用名仙安村,主要姓氏为杨姓。
后黄村,始建于清朝,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从广西迁移至广东雷州,后迁至今址。因村后岭高、黄土雄厚,寓意土能生金,取名后黄村,曾用名后围村,别名新安村。
老园村,始建于宋朝,始祖陈懂,主要姓氏为陈姓,明朝从福建莆田县迁移至广东雷州,后迁至今址。
南坑陈村,因祖辈迁移至南坑村附近定居生活而成,村民主要姓陈,遂取名南坑陈村,迁移时间不详。
南坑梁村,始建于清朝,因祖辈迁移至南坑村附近定居生活而形成,村民主要姓梁,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从外地迁移至此。
南坑上村,主要姓氏为卢姓,始建于清朝,始祖卢柄权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从高州府电白县平湖里村迁移至外园村,后移居南坑村。因从大园村(现外园大村)分村至南坑村后,南坑村又分村为上、下村。
坡仔村,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从福建莆田迁移至海康县,后从海康县迁移今址,始建年代不详,因历史上人口迁移而形成,主要姓氏有庄姓、银姓和李姓,庄姓始祖庄明盛。
外园大村,主要姓氏为卢姓,始建于清朝,因祖辈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从高州府电白县平湖里村迁移至此定居生活而形成,因外园村分村而取名为外园大村和外园小村。
【刘宅村委会】
刘宅村,因靠近南渡河堤且村落被南渡河环抱,初名怀堤村,后因刘氏人口居多,民国后改名为西洋刘宅村,简称刘宅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刘姓明末清初从遂溪县太平镇黄村迁移至现址,主要姓氏有刘、张、周姓。
登甲步村,原称何宅村,后改名登甲步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因分村而形成,主要姓氏为何姓,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广东海康白沙瑚村移至现址。
东甲步上村,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因分村而形成,主要姓氏有林、张两姓。林姓为第一大姓,北宋年间从福建莆田马洋乡迁至广东惠州惠东县,南宋时迁入雷州,初住雷城曲街,后移居南兴东林村,明永乐年间迁移到白沙镇溪头村,明景泰年间迁至本地安居。张姓于清末从附城镇卜礼村迁移至此。
东甲步下村,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据记载,因该村始祖林志士购买田地多在溪南,择近而居形成此村。该村坐落于西洋平原,北面濒临南渡河,主要姓氏为林姓。明景泰年间,裔孙林志士从白沙镇溪头村迁至今址安居。
港尾新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南移村民聚居而成。因村庄建于南渡河支流松竹河之畔,古时为港埠,且建村时间晚于港尾村,故命名为“港尾新村”,主要姓氏有王、徐两姓。王姓为第一大姓,其先祖于清康熙年间自廉江横山镇乾案村迁至本地安居,徐姓先祖于1941年从客路镇随其母改嫁而来。
港尾村,因村址在雷州市南渡河一条支流的尾端而得名,曾用名为清井村,别名为怀堤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因村民祖先迁移至此繁衍而形成村。现村于1976年从老村搬至新村,主要姓氏有王、蔡、陈姓。王姓祖先从今附城镇卜里村迁移到今附城镇东门南,约300年前又从东门南迁移到今址;蔡姓在清朝时期从今白沙镇塘头村迁移到今址;陈姓60年前从家井尾村随母迁移到今址。
王新村,始建于1940年,王姓迁居到此新建村庄,取名王新村,主要姓氏只有王姓。两支王姓祖先在1940年分别从今白沙镇官茂村及杨家镇王排村迁移到今址,始祖分别为王景光、王景。
【龙马村委会】
该村委会的龙马村、龙马上村、后塘村、排楼村等4个自然村均为同族陈氏兄弟。
龙马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因人口迁入而形成,主要姓氏为陈氏。清康熙年间,始祖陈端甫自龙崛村迁至今址开基立业。
龙马上村,始建于清朝,始祖陈王庭,原居龙马村,后分村迁至今址,取名龙马上村。
后塘村,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始祖陈王庭和陈文贵,从今雷州市杨家镇龙掘村迁入今松竹镇龙马村,再迁至今址。因村前边有一口大池塘而取名为大塘村,别名长安村。
排楼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始祖陈明弼,从今雷城火炭坡迁至今址。因村后有一位明朝殿前将军的坟墓牌坊,故取名排楼村,村附近有排楼水库。
桥头村,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因人口迁移从今雷州市企水镇乌黎村迁至今址,世居村民为邓氏。《海康县续志》记载,桥头村在清朝时与津云渡口相连,又名龙马港,津云渡口经村中道路与乡、县路相连,渡口路旁现存有清朝石碑记载,因而取名桥头村,曾用名字叫调贤村。
塘南村,始建于明朝中期,因人口迁入而形成。村庄原建于一口池塘的南面,故取名塘南村,主要姓氏为李姓。该村始祖李振扬于明朝中期从湛江东海东简镇龙好村迁至今松竹镇塘南村,为塘南开基创业之始祖。
【马铁村委会】
大马铁村,因原有马、肖两姓而取名马铁村,始建于1399年,主要姓氏为肖姓,1399年从廉江石城大塘村迁移至现址。现村部分村民于 1980 年搬迁至村的东面排坊岭(又名牌坊岭)建立马铁新村。
马铁仔村,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大马铁村分村而形成,主要姓氏有肖、陈两姓。肖姓为第一大姓,明正德十三年(1518)从大马铁村迁至今址,陈姓从麻章区太平镇迁入,具体年代不详。
坡胆上村,因村四周山坡环绕,坐落于山坡中间而取名坡胆村,始建于1894年。张姓先祖小时候给姐姐、姐夫(坡胆村原姚姓村民)放牛,长大后在此成家立业形成村落,现主要姓氏是张姓。明朝从今雷州市附城镇卜札村迁移到今松竹镇咸头村,1776年从咸头迁移到今址。
坡胆下村,因村四周山坡环绕,坐落于山坡中间而取名坡胆村,原名源兴村,始建于1573年。因生活拮据,始祖姚柏石离开故土来此落地生根形成村落,主要姓氏为姚姓,1537年从杨家大房村迁移到今址。
东坡村,因东边有个坡岭而取名东坡村,曾用名为永平村,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因原村人多地少,该村先祖庄时通迁移至此繁衍形成村落,主要姓氏是庄姓,1686年由今松竹坡仔村迁移到今址。
梁宅坡村,始建于乾隆年间,因分村迁居而形成。因梁姓先祖迁来时村址是一片坡地而取名梁宅坡村,曾用名永平村,村民均为梁姓,由松竹马铁仔村迁移至此,具体迁移时间不详。
路头村,从大马铁村搬迁至今址,村民仍回村租种祖公田,因当时无村道,为方便往来耕种而开发道路,故取村名路头村,曾用名云路头村,别名牛路头村,始建于1756年,因分村而形成,主要姓氏有肖、袁两姓。肖姓为第一大姓,1750年从马铁村迁移至现址,袁姓 1906年从海康松竹西山村迁移至现址。
师上村,原名陈师上村,因建在陈师山上面而取名师上村,道士作法时称此村为永平村,村民入户籍时村名为师上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因祖先从谏从师下村搬出择地而居,子孙繁衍形成村落,主要姓氏是王姓,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从师下村迁移到今址。
师下村,原名陈师下村,因建在陈师岭脚下而取名师下村,道士作法时称此村为永平村,村民入户籍时村名为师下村,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因村民祖先搬来此居住形成村落,主要姓氏只有王姓。师下村开基祖王昶任高州府儒学正堂,居石城(今廉江市)乾案,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王姓祖先由乾案宗塘村迁徙雷邑(今雷州市),分别住雷州市黄排村与陈师下村。
苏奈村,始建清康熙年间,由分村而形成,为陈姓世居。清康熙中叶,该村开基祖从遂溪县仙塘村迁至创基立业,后昆绵延,迄今达 300 余年。
调龙坑村,因村民来自不同地方,为图吉利激励村民而取名调龙坑村,曾用村名条兰坑村,始建于1736年,因人口迁入而形成,主要姓氏有陈、冯、张三大姓。陈姓有3支源流:其一从附城镇山柑村迁移至现址,迁移时间不详;其二从雷州苏奈村迁移至现址,时间不详;其三从老园村迁移至现址,时间不详。冯姓从雷州夏初村迁移至现址,时间不详,张姓源流不详。
【山口村委会】
山口村,坐南向北,地势低洼,有南山坑水库、牛姆坑水库、溪坑尾水库流经。因位于山崖下且处于山口处而得名,曾用名为仙安村,始建于元朝。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该村始祖游八四为避战乱,从福建莆田迁至广东雷州,主要姓氏为游姓。
北沙仔村,北宋淳化五年(994),来雷始祖杨维新奉命来雷州为官,抵御寇盗,捍卫边疆,原居方家村,生有 6 子,第六子生有 7 男,其二男后迁至此地定居,为该村开基始祖,具体时间不详。因村位于小山丘上,村民认为风水好,且始祖期望子孙后代发财,取雷州话“发干子”的谐音“北沙仔”为村名。现村于 1965 年在原村两边扩建新村,主要姓氏有杨姓、游姓。
后尾仕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由今雷州市山口村分村而形成,曾用名“上村”,后因祖先期望子孙飞黄腾达而改名为“后尾仕村”,唯一姓氏为游氏。
咸头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官姓第十四世祖法显,因原住地今雷城曲街人口较多而迁至此地居住,为该村开基始祖。因“咸”字有“都、全”之意,“咸头”寓意所有人出人头地,村民希望后代享福、平安康顺且发家致富,故命名为“咸头村”,主要姓氏有陈姓、官姓、张姓和黄姓。
【山美村委会】
曹宅村,曾用名山门曹宅,别名那合村,始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由历史上分村形成。嘉靖十三年(1534)曹斌从当时的雷州府海康县曹家村迁至雷州府海康县调贤社山门村,主要姓氏是曹姓。
巷头村,曾用名福陶村,始建于明朝正统丙辰年(1436),因历史上分村而形成。始祖吴致渊于明朝永乐甲申年迁至雷州府,于1436年迁至今址。1985年,在距离原村址500米处开发了新村场,主要姓氏为吴姓。
柯宅村,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1343),早于宋朝淳祐八年(1248)从福建莆田县迁移至广东雷州府海康县扶柳村,后因远祖寻觅适宜耕种和生活的田园而迁徙至此定居生活,因村前田洋宽敞,村后山岭秀丽,柯氏族人长年居住而取名为柯宅村,主要姓氏有柯姓、吴姓、方姓,柯姓为第一大姓。
后厂村,始建时间不详,1413年从海康东坡村迁移至今松竹镇山美吴宅村,后从吴宅村分村迁至今址。因村前是田洋,村后是港溪与山岭,船只常运输杉木到本村而取名杉厂村,别名后厂村,主要姓氏为吴姓。
山美外村,曾用名山美柯宅外村,始建于明朝宣德八年(1433),于宋朝绍兴十年(1140)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雷州府海康县扶柳村,因山美外村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养殖鸡鸭,祖辈发成公从山美柯宅村迁往本地进行养殖而形成。因村东面是田洋,村后有坡岭,村四周有山林,山林像狗窝,有时狗吼而取名山狗吼村,主要姓氏有柯姓、郑姓,柯姓为第一大姓。
吴宅村,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从海康东坡村迁移至本地,因吴氏祖辈从海康县南兴镇东坡村迁徙至此定居生活而形成。因村前是田洋和河流,村后是坡岭,且村左右有山有林而取名为山门村,别名吴宅村,并沿用至今,主要姓氏有吴姓,柯姓、方姓,吴姓为第一大姓。
洋山墩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因历史上人口迁移而形成。吴姓始祖于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从海康东坡村迁移至今址;刘姓为第二大姓,1950年从今雷州市杨家镇西厅村迁移至此。因村前和村外都是田洋,村后是山林,田洋中有多个墩仔而取名洋山墩村,曾用名黑山墩村,主要姓氏有吴姓、刘姓,吴姓为第一大姓。
【山尾村委会】
山尾村,旧称七庄,始建于明朝中期,因地处“山坑”尽头而取名“山尾村”。该村由黄姓先居,随后林、曹两姓相继迁入,分成 7 个庄。现主要姓氏有林、曹、黄、何、杨、陈、李、肖等 8 个姓氏。林姓为第一大姓氏,明朝林丹墀迁至调排社山尾,为该村林氏始祖;曹姓始祖宋朝时,曹氏远祖曹相从福建省建宁府建阳县大林村迁至雷州曹家庄,始祖曹琏从曹家庄迁至今址;黄氏始祖黄经国从今白沙镇平原迁至今址;何氏始祖何观乘裔孙分居木宅村开基,又分居今唐家墟溝北村,由调排山尾分居;陈氏始祖陈世荣,乃来雷陈氏的三十二世,迁移时间不详;其他姓氏的源流及迁移时间不详。
仙排村,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主要姓氏有陈、郑、程、梁、曹、何等 6 个姓。陈氏始祖陈众泰;梁氏始祖梁子明;程氏始祖是程瑞明;其他姓氏始祖不详。
【松竹村委会】
金坡村,始建于明朝,由北民南迁聚居而形成。因村址位于长坡肚岭东边故取名金坡村,曾用名前坡村,村民主要姓氏为黎姓,从陕西迁移至此,具体情况不详。
龙尾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人口迁入而形成,世居村民为林氏。其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自本镇边坡村迁至今址。
卢宅村,始建于清朝末年,因世居村民皆为卢姓而取名卢宅村,曾用名为后江村。世居村民为卢姓。据《卢姓第十一世祖凤羽公家谱》记载,卢氏于清朝光绪年从今遂溪县太平东岸迁到今址。
内巷村,始建于1403年,由北民南迁聚居而形成。因人口最多为谢姓,且来自福建莆田乌巷村,故取名内巷村,曾用名内巷谢宅村,别名内巷松溪村。村民主要姓氏为谢、黎、林姓,谢姓为第一大姓,1646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此;黎姓为第二大姓,1403年从陕西京兆县迁移至此;林姓为第三大姓,1646年从海康东林村迁移至此。
欧宅村,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分村而形成。因欧姓最先移居此地而取名欧宅村,曾用名内巷村。村民主要姓氏为欧、黄、官、凌、陈姓。欧姓为第一大姓,清康熙年间从松竹镇田中央村迁移至此;黄姓为第二大姓,民国时期从遂溪县客路镇迁移至此;官姓为第三大姓,民国时期从海康县杨家东坎村迁移至此。
溪头村,始建于1658年,由南迁移民聚居而形成。因村址位于古溪旁边故取名溪头村。村民主要姓氏为蔡、游、邓、吴、陈、杨、王、曾姓。蔡姓为第一大姓,1658年从福建莆田迁移至此;游、邓姓为第二、三大姓,均于1658年迁移至此,具体迁出地无考。唐宅村,始建时间不详,始祖唐菽林,来自桂林,宋任雷州银青大夫,先适海邑科山。
松竹圩、杨宅村、陈宅村等 3 村情况不详。
【塘仔村委会】
塘仔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由方氏始祖方翰从福建莆田迁徙海康,后定居该村而形成,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因村庄建在形似长方形池塘的土地上而取名“塘仔村”,主要姓氏为方姓。
田中央上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始祖杨启佑从今松竹镇西排杨宅村迁至本地定居生活而形成。因地势低洼,三面围绕田地而取名“田中央上村”,主要姓氏为杨姓。
田中央下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始祖从今杨家镇调龙村移居本地定居生活而形成。因地势低洼,三面围绕田地,且现址位于始迁定居地的南下方约300米处而取名“田中央下村”,主要姓氏为欧姓。
【五坑村委会】
五坑村委会西高东低。东面5个“坑”自然村处于低洼地带,地势低平,耕作条件便利。南山位于五坑村委会西面,由若干连绵低矮山丘组成,高低起伏,坡度较缓,与周围“坑”自然村相比地势高,南山三村分布于此。
“坑”意为洼下去的地方,南兴夏初村委会铺坡村和西面南山为较高坡地,下坑各村与铺坡坎、南山有40多米落差,下坑各村位于凹陷底部,成为村名来源,并以姓氏区分。
下坑何村,何姓先祖古属庐江郡,始祖何玄治,原籍雷州市白沙镇禄赊村,约 300 年前迁居下坑。
下坑洪村,始祖洪宗会,明朝时迁居下坑村。
下坑仔村,有洪、陈、曹、李等4个姓共居。洪氏从下坑洪村搬出,始祖同为洪宗会。陈氏始祖陈可玠。曹、李两姓情况不详。
仁里坑村,始祖郑际泰。雍正年间(1723-1735),从遂溪县太平镇草坑村迁居而来。
坑尾井村,有张、陈、林等 3 个姓共居。张氏始祖张汉良,从雷州市附城镇卜札村迁居而来,已世居 9 世。陈、林两姓情况不详。
南山柯村,柯氏始祖柯温德,从雷高镇扶柳村迁居而来,约 400 多年。
南山园村,为柯、王两姓共居。柯氏始祖柯昌,从雷高镇扶柳村迁居而来;王氏始祖王光、王懋栋,从本镇八龙井村迁居而来。
南山曾村,曾氏始祖翰毅,乾隆年间从茂名市公馆镇竹仔岭村委会吐花山村迁居而来。
【西山村委会】
西山村,村民均姓袁,明朝末期从今杨家镇西汀村迁居西山村。
菜园村,因村民过去皆种菜而得名,始建于宋朝,因人口迁移而形成。明朝天启年间,徐氏始祖徐梦熊从今遂溪城月区家寮村迁至今址。陈氏始祖陈荣,陈、徐两姓世居。
【西洋王村委会】
西洋王宅村,位于“雷州粮仓”西洋,原名叫陈仔村。20 世纪 30 年代,西洋村王有燊任南区区长时,将村名改为王宅村,与邻村“西洋刘宅村”区分。该村有王、陈两姓共居。王氏始祖王腾,明清之际由遂溪县黄略镇迁居该村。陈氏始祖陈魁榜,明清之际由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同古村迁居该村,据说陈姓先在此落户,后王氏始祖王腾漂泊至西洋村,被陈氏收留,此后薪火相传。每逢冬至祭祖,陈氏先行礼,王氏随后。
贝村,有周、李、柴、黄等4姓聚居。周氏始祖周那长,清初从夏田下村迁居此地;李氏从白沙镇水美村迁居而来;柴氏古属平阳郡,始祖柴富从附城镇韶山村迁居而来;黄氏从松竹镇东园村迁居而来。
夏田下村,周氏始祖周文郁,清朝康熙癸卯年(1663)从遂溪县城月镇官田村移居,已有348年。
夏田上村兼夏田中村,有周、钟两姓聚居。钟氏始祖钟广赐,清朝乾隆年间从雷州市北和镇那胆村迁居该村。
参考资料:《湛江村庄简史-雷州市卷》
生活随笔 2025-01-06 07:01:18 通过 网页 浏览(73) 打印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