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登陆

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龙门篇)

龙门镇始建于民国7年(1918),因东有仕礼岭,西有房参岭,南有鹰峰岭,是三龙会首之地,故称龙门。1947年前属海康县南区。解放初期,龙门镇境域为第七区。1957年,析建龙门、排楼、平湖三乡。1958年,属雷南县卫星公社。1961年,析出置龙门区。1966年,改称龙门公社。1984年,复改为龙门区。1987年,改称为龙门镇。

龙门镇下辖新华、大新、向阳、龙糖等4个社区羊觅、宝蓄、德地、谢家、排楼、后排、竹桥、平湖、九斗、那宛、那利、那双、横山、潭边、足荣、淘汶、田墩、王家、公树、那尾、禄马等21个村委会。

【宝蓄村委会】

宝蓄村:始建年代不明,原名“草蓄”,源于古壮语。主要姓氏有许、张、柯等。许姓为第一大姓,明末清初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洋村迁来;张姓于明天启年间从湖村迁入;柯姓在明万历年间自雷州市雷高镇扶柳村至此。

龙洞村:明末清初建村,因村前有终年不枯泉口,被视为龙吐水,得名龙洞村,曾用名盈隆村。主要有张、符、林三姓。张姓为第一大姓,宋末元初从福建莆田县迁广东吴川县麻斜村,后转至雷州市附城镇卜札村,明末清初再分居至此;符姓于1967年从雷州市杨家镇水潮山村随母迁入;林姓在1992年因来表伯家养牛,从雷州市南兴镇岭高村定居于此。

西沟村:始建时间不详,主要姓氏有许、莫、陈。许姓为第一大姓,1945年从雷州市龙门镇宝蓄村迁来;莫姓于1946年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迁入;陈姓在1992年从雷州市英利镇六角村迁至。

【公树村委会】

赤坡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坡地广阔、物产丰富,取赤土金坡之意得名。主要姓氏为梁姓,开基始祖梁一国,宋景炎元年随宋帝赵昰南渡,授攻雷左路将军,后落籍雷州此地。

后坑村:清乾隆五十四年建村,因周边有扶锦岭等五岭,取“后会三元,坑连五岭”之意命名。主要姓氏为梁姓,从龙门镇赤坡村迁来。

东村(公树东村、睦堂东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因村民和睦得名。主要姓氏为陈姓,明崇祯十六年,陈龙等兄弟三人从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迁居,后陈秀又迁至龙门镇蕃昌村。

公树村(睦堂村南村):明末始建,主要姓氏为陈姓,明崇祯十三年,开基始祖陈一携子孙从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迁此。

公树圩:建于民国,原是繁荣集圩,因战乱和贼患没落,现仅余几户人家。

公树中村(睦堂中村):明洪武年间始建,主要姓氏为黄姓,明洪武六年,先祖黄念陆从福建莆田县古头村迁广东雷州府海康县,九年定居龙门镇田家村,二十六年后裔从田家村分居至此。

那黄村:清朝中期建村,因当地匪患、虎患,原六村村民迁至现址聚居,初名六围村,清末更名那黄村。

坡塘村(赤坡塘村):始建年代不详,主要姓氏有颜、梁、吴、陈。梁姓先祖从雷州市白沙镇平原村分居三婆村(今不存),后迁至此;梁、吴姓均从龙门镇赤坡村分居迁入;陈姓源流不详。

田港村:清乾隆年间建村,因四周田园环绕,龙门河穿村西,故名。陈姓世居,先祖于清乾隆四年从杨家镇西瓜园村迁来。

【后排村委会】

后排上村:原名后排村,陈姓世居。据《陈氏族谱》,始祖于明德十年从遂溪县新凤村迁此开基,因处深山,取名山后排村,简称后排村。

后排下村:原名黄竹村,主要姓氏为陈姓,由同宗三支汇聚:一支从后排村分居;一支从新凤村迁龙门镇南坡村后再迁入;一支直接从新凤村迁入。

南坡村:陈姓世居,明朝末年从遂溪县高揭村迁至,因村南有山坡得名。

边溪岭村:明末清初建村,主要姓氏有陈、刘、黄,陈姓居多。陈姓于明朝末年从后排下村分居;刘姓于20世纪50年代从龙门镇麻同坡村迁入;黄姓于20世纪60年代从龙门镇竹桥毛寒村迁入。

富行仔村:明末清初建村,因邻富行村且人口少得名。主要姓氏有周、陈、郭,周姓居多。周姓于明末清初从雷州市松竹镇川东村迁来;郭、陈两姓源流不详。

富行村:刘姓世居,先祖于明成化二十年从福建莆田县迁雷州市企水镇调龙村,因海贼滋扰,清嘉庆九年迁现址。

土地坑村:原名库边坑,林姓世居。明嘉靖年间,先祖从雷州市南兴镇东林村分居南兴镇麻廉村,清乾隆年间,麻廉村遭咸潮淹没,部分村民迁此定居。

黄侯村:邓姓世居,始建于清末,从雷州市松竹镇北边村迁至现址。

【九斗村委会】

湖口村:明崇祯年间建村,因坐落九斗洋出水口得名。主要姓氏有4个,第一大姓徐姓,宋朝从福建莆田县迁广东遂溪县,后迁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明崇祯年间再迁现址;其他三姓源流不详。

停止村:明朝末年建村,最早刘姓定居,后迁走。现主要姓氏有黄、符等。黄姓为第一大姓,据传始祖骑马经此地,见环境好留下开基,取名停趾村,后误写为停止村;符姓从龙门镇刺山村迁入;李姓从龙门镇土龙村迁入。

曲堰村:清朝建村,因村前湖口岭、九斗洋及堤堰、河水优美得名。有孙、王、黄等五姓聚居,孙、王、黄人口较多。据《孙氏族谱》,明朝正统十二年,孙氏入雷始祖孙诚调任雷州卫蔚,其后代从雷州市南兴镇善排村分居至此;王、黄二姓分别从龙门镇沙园村、龙门村辗转而来。

东村(九斗东村):清朝建村,主要姓氏有符、陈。符姓为第一大姓,清朝从邻村刺山分居迁入;陈姓仅有3户,民国时期迁入。

西村:清朝初期建村,因处九斗洋西部得名。陈姓最早入住,后因兵荒马乱迁走。现主要姓氏有黄、蔡。黄姓为第一大姓,南宋末年从福建莆田县迁雷州市纪家镇恬神村,清康熙十年迁现址;蔡姓宋末元初从福建莆田县迁雷州市新城街道水店村,明末清初迁现址。

坡塘村:1923年建村,因在山坡且有池塘得名。主要姓氏有朱、梁、谭,朱姓于1923年从雷州市北和镇和家村迁来;1925年梁姓迁入;稍后谭姓迁入。

刺山村:清朝末年建村,因古时四周荆棘密布得名,曾用名前山村。主要姓氏有吴、符、陈,吴姓为第一大姓,清末民初从龙门镇那宛村分居迁入;符、陈姓源流不详。

【那利村委会】

那利村:始建年代不详,原为壮乡,“那利”壮语意为良田。明朝末年汉人迁入。主要姓氏有陈、李、肖。陈姓为第一大姓,宋朝从福建莆田县迁海康县菜园村(今雷州市松竹镇),明末分居至此;李姓1992年随母从英利圩迁入;肖姓1931年随母从南兴镇马铁村迁入。

北插村:明朝末年建村,原名那丰村,因靠北插水库改名。主要姓氏有陈、林、吴。陈姓为第一大姓,明朝末年,陈氏兄弟三人从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迁来,大哥、二哥定居北插村,三弟定居那利村;林、吴姓于20世纪50年代从茂名高州市迁至雷州,部分定居北插村,部分迁至周边农场。

边岭二村:1962年因东吴水库建设,边岭村部分村民搬迁至此得名。主要姓氏为吴姓。

培家三村:为南兴镇培家仔村建设东吴水库的第三批移民,故名。主要姓氏有李、徐,李姓人口居多。

苏陈二村:1962年因建东吴水库,部分村民从龙门镇苏陈村迁此得名。主要姓氏有袁、陈、苏,袁姓人口居多,苏姓次之,陈姓最少。

坡仔村:清朝初期建村,原名新兴村,吴姓世居,从雷州市唐家镇墨坑村迁来。

大北坡村:1968年因东吴水库水位提升,龙门镇尖山村部分村民搬迁至此。主要姓氏为陈姓。

【那双村委会】

那双村:始建年代不详,村址附近原有那山圩,“那双”古越语意为高田,因地势高亢、周边坡田得名。主要姓氏有梁、黄,梁姓人口居多,清朝从龙门镇潮溪下村分居至此;黄姓于清乾隆年间从雷州市松竹镇东井村迁入。

后塘上村:清朝建村,主要姓氏为田姓,从龙门镇田家村分居而来,别名英特村。

后塘村(后塘下村):始建年代不详,因村后有自然池塘得名,曾用名后塘仔村,别名李家园村。主要姓氏有吴、李、杨、袁,吴姓人口最多,李姓次之,杨姓第三。

加湖村:清朝建村,原名茅加湖村,简称加湖村。主要姓氏有陈、钟、梁,陈姓人口最多,钟姓次之。

田家村:清乾隆年间建村,主要姓氏有田、吴、王。田姓为第一大姓,清乾隆年间从福建莆田县迁来;吴姓从雷州市乌石镇平步村迁入;王姓于清嘉庆年间从雷州市松竹镇八龙村迁入。

东山村:明万历年间建村,主要姓氏有王、黄,王姓人口居多,从广东省廉江市群寮村迁来;黄姓源流不详。

姚宅村:明永乐年间建村,主要姓氏有姚、李,曾用名那双上村,因姚姓居住早且人多得名。姚姓于明朝中期从雷州市调风镇禄切村迁来;李姓民国时期从古李宅村(已不存)迁入。

和禄村:清嘉庆年间建村,多姓聚居,原名和睦村,后因谐音改和禄村。第一大姓龚姓,清嘉庆年间迁来,源流不详;第二大姓蔡姓,清末从雷州市新城街道水店村迁入;第三大姓卢姓,清嘉庆年间从福建莆田县南坑村迁入。

大树村:清嘉庆年间建村,主要姓氏有田、黎,曾用名兴隆村,因村有大树得名。田姓由龙门镇田家村分居至此;黎姓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廉江市迁入。

【那尾村委会】

那尾村:始建年代不详,“那尾”壮语意为肥沃田地,元朝末期汉族迁入定居。主要姓氏有陈、黄,陈姓人口居多。宋末元初,陈姓从福建迁湛江市东海岛调军村,再迁海康县那后村(已不存),元朝末期迁现址;黄姓于1950年从雷州市乌石镇湖仔村迁入。

那尾寮村:清道光年间建村,多姓聚居,主要姓氏有陈、莫、王等。陈姓为第一姓,清道光年间从那尾村迁来;莫姓清末从雷州市沈塘镇平余村迁入;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谷仓村:清朝建村,原名上泯村,唐姓世居。清康熙二十三年,从雷州市杨家镇官塘村迁至附近古村,后迁现址。

那平村:始建年代不详,原为壮乡,“那平”为壮语地名。明末清初始有汉人定居。主要姓氏有吴、王、黄等。吴姓为第一大姓,明末清初从雷州市乌石镇平步村迁来;钟姓民国时期从龙门镇后溪村迁入;黄姓民国时期从龙门镇沙内坑村迁入。

沙园村:明末建村,因田园为沙土得名。主要姓氏有王、李、陈等。王姓为第一大姓,明朝末年从雷州市调风镇禄切村迁来;李姓清末从龙门镇那尾寮村迁入;其他姓氏源流及迁移时间不详。

加山市:民国初期设圩,俗称三家圩,多姓聚居,主要姓氏有劳、邱、陈等。劳姓从雷州市北和镇昌金村迁来;邱姓从雷州市覃斗镇英楠村迁入;陈姓从龙门镇潮溪村迁入。

刘宅村:清朝末年建村,刘姓世居,曾用名刘宅寨村,别名柴头园村。

【田墩村委会】

田墩村:清朝建村,因四周良田得名。主要姓氏有吴、蔡、陈,吴姓为第一大姓,清朝从徐木村迁来;蔡、陈姓源流不详。

徐禄村:明朝建村,原名齐禄村,后因谐音改徐禄村。主要姓氏有郭、朱、罗,郭姓为第一大姓,开基始祖郭玄气于明朝从北和镇新家村迁来;朱、罗两姓源流不详。

潭龙仔村:清朝建村,主要姓氏有吴、蔡,吴姓人口居多,清朝从雷州市乌石镇平步村迁来;蔡姓源流不详。

石兰村:清朝建村,主要姓氏有吴、李、张、汤,吴姓为第一大姓,清朝从福建莆田县迁来;李、张姓源流不详。

鸡村:始建年代不详,原居村沟村,1950年整体搬迁至此,取名鸡母村,简称鸡村。主要姓氏有杨、林、柯、陈,杨姓人口最多,林姓次之,柯姓居三。

后坡村:清朝末年建村。民国初期因瘟疫,村民先迁入潭龙仔村,后迁至徐禄村后居住,曾用名东边山村。主要姓氏有蒋、陈、刘,蒋姓为第一大姓,清末从潭龙仔村迁来;陈、刘两姓源流不详。

【排楼村委会】

排楼村由排楼南、排楼北、排楼圩3个自然村组成,古称联安村,因村北牌坊楼,“牌”“排”谐音改今名。

排楼北村:清朝建村,因在排楼市北面得名。1958年因建东吴水库迁至现址。主要姓氏有李、陈,李姓人口居多,清朝从龙门镇岭西村迁来;陈姓于民国时期从龙门镇油河仔村迁入。

排楼南村:清康熙年间建村,陈姓世居。据《化州博龙陈氏族谱》,始祖陈汉观宋绍兴六年任雷州通判,因回乡困难卜居化州博龙,后人迁至杨家镇西瓜园村,清康熙年间再迁此地。1960年因建东吴水库,从村北搬至村南高地。

排楼市:清末民初,排楼北村富翁李佣建集市形成村落。主要姓氏有陈、庞,陈姓人口居多,清末民初从龙门镇排楼村迁来;庞姓于20世纪50年代从雷州市南兴镇定村仔村迁入。

常居村:始建年代不详,曾用名大竹头村,后改常居村。主要姓氏为陈姓,从龙门镇潮溪村迁来。

大坑村: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前坑多且大得名。主要姓氏为黄姓。

岭西村:清朝中期建村,因旧村在坡岭之西得名。主要姓氏为李姓,清朝中期从雷州市白沙镇邦塘村迁来。1960年因东吴水库建成,村庄旧址在水浸区,整体搬迁至现址。

那岭村:清朝中期建村,村址周边有6道山岭,“六”“禄”谐音,初名禄岭村,后演变为那岭村。主要姓氏为陈姓,清朝中期始祖陈英豪从海南迁入。1958年因建设东吴水库,196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

下坡村:明末建村,曾用名新宁村。1960年因建设东吴水库,从库容区内搬迁至现址。主要姓氏为吴姓,明末从吴川县上郭村(今吴川市吴阳镇)迁来。

油河村:明末建村,主要姓氏为黄姓,明朝末期从雷州市附城镇麻演村迁来。

油河仔村:清朝建村,因从油河村分出得名。1958年因修建东吴水库搬迁至现址。主要姓氏有陈、谭,陈姓人口居多,清乾隆年间从廉江市良垌新村仔迁移至吴川市平城村,后又从平城村迁移至海康县第六都调贤社金扶村,最后从金扶村迁至此地;谭姓于清朝从龙门镇昌平村迁入该村。

【平湖村委会】

平湖圩: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明万历版、清康熙版《雷州府志》均记为“潭黎市”。据《湛江市地名志》,“潭黎”为古越语地名,意为长塘,因圩址为长形盆地得名。清嘉庆后改为“平湖市”。多姓聚居,姓氏源流繁杂。

谭礼村:始建于宋朝末期,曾用名“谭黎村”。因朝代更迭与盗匪侵扰,村址多次迁移,1959 年定居此地。主要姓氏有张、黄、罗,张姓为第一大姓,宋朝末年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黄姓民国时期从龙门镇赤土村迁入;罗姓源流不详。

下湖村:始建年代不详,因村前有湖得名。多姓聚居,主要姓氏有梁、陈、李等,陈、李两姓迁入最早。现梁姓为第一大姓,清朝从龙门镇坡塘村迁入。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礼三村:因建设东吴水库,20 世纪 60 年代龙门镇尖山村部分村民迁移至此,属谭礼第三生产队,故称为“礼三村”,曾用名“平湖尖山村”。主要姓氏为陈姓。

【潭边村委会】

潭边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三面靠山、地势低洼,取名“潭边”,也写作“覃边”。主要姓氏有陈、罗、邓等,陈姓为第一大姓,约清朝中期从附近的卜可村(也名矩准村)迁至;罗姓清乾隆年间从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迁居于此。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金泊湖村:清朝建村,因村庄四周湖田环绕得名。世居村民均为金姓,据 1994 年《金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十九年,其先祖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广东省遂溪县乐民,清顺治五年从乐民迁至现址。

后溪村:清同治年间建村,因位于小溪后面得名。主要姓氏为钟姓,源流不详。

南包村:民国 22 年,龙门镇平赏村(现不存)黄、刘、李 3 姓村民为避徐闻山贼骚扰搬迁至此形成村落。1946 年,张姓从雷州市南兴镇坡胆村迁入;1950 年,陈姓、金姓从龙门镇金泊湖村迁入,邱姓从嘉山村迁入,谢姓从龙门镇调亭村迁入。

调星上村:始建年代不详,据传清朝有人丁一千,故名“条丁村”(“条”即一千之意),后因瘟疫人口凋零,“条丁”谐音“调星”,讹为“调星村”。多姓聚居,主要有陈、邓、杨等 6 个姓氏。陈姓为第一大姓,清朝中期从雷州市西湖街道城角村迁至;邓姓清乾隆年间从雷州市松竹镇北边村迁来。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调星下村:始建于清朝末期,因从调星村分村形成,别名“里仁村”。主要姓氏有陈、冯、颜,陈姓人口居多,清朝中期从雷州市龙门镇那尾村迁来。清朝末期,陈、冯、颜 3 姓同时从调星村分居于此。

【淘汶村委会】

淘汶村:始建年代不详,“淘汶”为古越语地名,意为泉水地。宋末元初,黄姓始祖自福建省莆田县迁居此地,沿用村名至今。民国时期,梁姓从龙门镇糖寮村迁入。

并胆村:始建于元朝,陈姓世居,由两支源流迁入。其一于宋朝从福建省莆田县坎头村迁入今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岭头村,元朝从岭头村迁至现址;其二于宋朝从福建省莆田县坎头村迁入今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造甲村,元朝从造甲村迁至现址。

扶茂村:始建于明朝末期,翁姓世居,明朝末期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现址。

后山村:始建于明朝末期,因背靠山林得名。主要姓氏有翁、梁、王,翁姓为第一大姓,明末清初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梁姓民国末期从龙门镇赤坡坑村迁入;王姓民国末期从杨家镇信村迁入。

坑朗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937 年,因土匪骚扰,整村搬迁到后山村聚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为耕种方便,于 1982 年全部迁回现址定居。主要姓氏有梁、杨、邓、陈,梁姓为第一大姓,清康熙二十年从雷州市企水镇臧家村迁至;杨姓清朝从雷州市松竹镇方家村迁至龙门镇禄马村,后从禄马村迁入;邓、陈两姓源流不详。

平滩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因地势平坦取名“平滩村”,曾用名“平河村”,分平滩上、平滩下两片。主要姓氏有程、黄、李、邓,程姓为第一大姓,明朝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广东省湛江市郊区程村,清朝从港尾村迁至现址;黄姓清朝从龙门镇九斗村迁入;李姓、邓姓源流不详,李姓民国时期曾外迁,新中国成立后迁回。

闲读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原名“金玉村”,后改“闲托村”,后错读成“闲读村”。主要姓氏有苏、黄、杨、陈,苏姓为第一大姓,清朝初期迁入,源流不详;黄姓从龙门镇后山村迁入;杨姓从龙门镇禄马村迁入;陈姓从北和镇文堂村迁入。

滩头村:清朝建村,多姓聚居,有杨、罗、陈等 13 个姓氏。杨姓人口居多,清朝从雷州市松竹镇方家村迁入;罗姓从雷州市南兴镇塘头村迁入;刘姓从雷州市北和镇刘张村迁入;方姓从雷州市松竹镇塘仔村迁入;黄姓从雷州市龙门镇那双村迁入;周姓从雷州市北和镇昌伯村迁入;吴姓从雷州市龙门镇那宛村迁入;梁姓从雷州市龙门镇赤坡村迁入。

糖寮村:始建于清末,曾用名“新村”,因建有糖寮生产蔗糖而易名。主要姓氏有黄、陈、方等,黄姓为第一大姓,清末民初从雷州市南兴镇东吴村迁来;方姓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居于此;陈姓从龙门镇那尾村迁入。

新村:为水库移民村。因苏陈村位于东吴水库库容区内,1960 年搬迁至火炬农场,取名“火炬一联”,后由政府组织迁至现址,取名“新村”。主要姓氏有李、苏、袁,李姓人口最多,苏姓次之,袁姓最少。

【王家村委会】

潮溪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三面被下六溪环绕得名,曾用名“裁陶村”。陈姓世居,开基始祖陈三良从雷州市纪家镇北仔村迁至雷州市杨家镇东坡村,明崇祯年间从东坡村迁至现址。

王家村:始建年代不详,原为王姓居住得名,后王姓全部外迁。明末清初,冯姓从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迁入定居,村名沿用至今。

潮溪下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曾用名“鸡母塘村”,因毗连潮溪村得名。梁姓世居,从遂溪县大路前村分居迁至此地。

边岭村:主要姓氏为吴姓,清朝从雷州市松竹镇山美后厂村分居形成。原村址位于东吴水库内,修建水库后,整体搬迁至附近阳坡岭暂居,后在政府支持下迁至现址重建。

蔡家上村:始建年代不详,原为蔡姓世居,后蔡姓全部迁走。刘姓于清朝从雷州市纪家镇迈特新村迁入,分为上、下两村,因地势偏高称“蔡家上村”。

蔡家下村:主要姓氏为刘姓,与蔡家上村同宗同源。

大北坡上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主要姓氏为刘姓,由蔡家村分居形成,曾用名“东湾村”。1958 年因建设东吴水库搬迁至此。

大北坡下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因建于山坡之北得名,又因村民姓氏不同分为上、下两个自然村。主要姓氏为陈姓,清光绪年间从龙门镇尖山村分出。

狗迈村: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因地形如睡眠之狗,称“狗眠村”“狗迈地村”,别名“新兴村”,后改为“狗迈村”。主要姓氏为黄氏,清康熙五十三年迁移至此,源流不详。

尖山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建于小山丘得名,曾用名“占山村”。原村址在东吴水库水浸区,1958 年水库建成后,一部分村民迁至现址,另一部分迁往龙门镇礼三村。主要姓氏为陈姓,清乾隆年间从雷州市附城镇龙西村迁至。

南湾村: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曾用名“南安村”。主要姓氏有刘、梁,刘姓人口居多,清康熙五十四年从龙门镇蔡家村迁来;梁姓清乾隆元年从龙门镇潮溪下村迁入。

培家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用名“方家村”。1958 年,因修建东吴水库部分人口迁至龙门镇横山东村,部分迁往龙门镇那利村。主要姓氏有吴、李、徐、陈,吴姓为第一大姓,清乾隆年间从雷州市松竹镇山尾村迁入;李姓从雷州市白沙镇邦塘村迁入;陈姓从龙门镇排楼村迁入;徐姓从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随母迁入。

苏陈村:始建时间不详,因苏、陈两姓村民居住得名,曾用名“东湾村”。现为袁姓世居,清朝从雷州市松竹镇西山村迁来。1958 年因修建东吴水库,三分之二人口迁移至那利、平湖等地,三分之一人口搬至今址。

【谢家村委会】

谢家村:始建于明朝初期,主要姓氏有谢、黄等。因谢姓最早迁入且人口最多得名,曾用名“湾仔园村”等。谢姓始祖原籍福建莆田县,明朝初期出仕海南,北归途中卜居此地。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谢家新村:始建于 1969 年,因建设龙门水库,从谢家村迁至此地,取名“谢家新村”,也称“曲堰村”。主要姓氏有谢、梁、刘。

竹仔山村:始建于清朝,因原村址被竹林包围得名。1958 年修建龙门水库,原村址被淹,迁至附近高坡。主要姓氏有李、黄、王,李姓为第一大姓,清光绪年间从雷州市白沙镇邦塘村迁来;黄姓从雷州市南兴镇东园村迁入;王姓从雷州市南兴镇黄排村迁入。

【羊觅村委会】

羊觅村:始建于清朝,1958 年因修建龙门水库,村场整体搬迁至现址。主要姓氏有林、郑、陈、黄,林姓为第一大姓,清朝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郑姓从龙门镇边塘村迁入;陈、黄两姓源流不详。

朝升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陈姓世居,开基始祖陈朝升从雷州市客路镇铜鼓村迁来。曾用名“锥仔村”等,后为纪念始祖改名。

大牛岭上村:始建于清朝末年,因建于大牛岭上得名。主要姓氏有何、莫、黄、李,何姓为第一大姓,从雷州市杨家镇倜傥下村迁至;莫姓民国时期从嘉山岭草木村(已不存)迁入;黄、李两姓源流不详。

大牛岭下村:建于 1949 年,主要姓氏有何、陈、谢等。何姓为第一大姓,从雷州市白沙镇瑚村迁至雷州市英利镇敦化楼村,1949 年从敦化楼村迁居现址;陈姓与何姓同时迁入;谢姓从雷州市松竹镇迁入;沈姓从打虎坑村(已不存)迁入;关姓从雷州市南兴镇关新村迁入;王姓从雷州市东里镇下寮村迁入;谭姓从雷州市龙门镇德地昌平村迁入;苏姓从雷州市南兴镇山尾村迁入。

谷家上村:始建于明朝,原为刘姓居住,后刘姓迁走,张、陈、林等姓陆续迁入。因水田多适宜种稻,称“谷家村”,后村庄一分为二,因地势高取名“谷家上村”。主要姓氏有陈、张、林等,陈姓为第一大姓,明朝从雷州府城外贤良坊城角村(今雷州市西湖街道)迁至雷州市南兴镇高流水村,清雍正十二年从高流水村迁至现址;张姓从雷州市附城镇卜札村迁入;林姓从雷州市南兴镇高朗村及南兴镇坑尾村迁入;冯姓从南兴镇夏初村迁入;罗姓从南兴镇塘头村迁入;蔡姓从南兴镇青坭村迁入;吴姓从雷州市乌石镇后塘村迁入。

谷家下村:始建于清朝,建村初名“北洋村”,后改名“谷家下村”。主要姓氏有陈、刘、何,陈姓为第一大姓,迁徙路径同谷家上村;刘、何两姓源流不详。

将军村:始建于汉代,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带兵驻扎得名,原为小集圩称“将军圩”,后称“将军村”。主要姓氏有姚、陈、罗,姚姓为第一大姓,明朝末年从雷州市调风镇禄切村迁居;陈、罗姓民国时期迁入。

南边塘村:始建于民国初期,主要姓氏有徐、刘、施等。徐姓为第一大姓,从雷州市英利镇化楼村迁入;刘姓从龙门镇村、南湾村迁入;施姓从雷州市南兴镇芝园村迁入;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沙母崛村:始建于清朝,主要姓氏有宁、林、柯等。宁姓为第一大姓,清末从广东省化州市迁至;林姓清末从雷州市南兴镇高朗村迁至;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谢家村:1958 年因修建龙门水库,龙门镇谢家村部分村民移民至此,沿用原名,也称“谢家新村”。主要姓氏为谢、杨、林、卓。

信前村:建于 1970 年,由茂名信宜市人口迁入聚居形成,演家村割让铺前岭田地,故名。主要姓氏有陈、周、蔡,陈姓从广西及广东省茂名信宜市迁入;周姓从茂名高州市迁入;蔡姓从信宜市迁入。

演家内村:始建于明末,因先祖见燕子聚集以为祥兆,取名“燕家村”,后谐音为“演家村”。1958 年分为演家内村与演家外村。主要姓氏有陈、林,陈姓为第一大姓,明朝末年从海南苍原里北桥迁入;林姓从雷州市英利镇佛堂村随母迁入。

演家外村:始建于明末,曾用名“沟头尾村”。主要姓氏有陈、蔡,陈姓为第一大姓,明朝末年从海南苍原里北桥迁入;蔡姓从雷州市英利镇东塘村随母迁入。

【竹桥村委会】

竹桥洪村:始建于明朝,与竹桥纪村合称“竹桥村”。主要姓氏有洪、梁,梁姓迁入较早,明朝末年从雷州市南兴镇后降村分居至此;洪姓人口居多,先祖从福建莆田县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庐山村,清顺治年间从庐山村迁入。

竹桥纪村:始建于明朝,主要姓氏有纪、梁,梁姓迁入较早,明朝末从雷州南兴镇后坑村分居此地;纪姓人口较多,先祖于清嘉庆年间从雷州市杨家镇扶桥村迁入。

阳坡村:始建于清朝,因介于“洋”与“坡”之间,初名“洋坡村”,后写成“阳坡”。主要姓氏有洪、袁,洪姓于清顺治年间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声山村迁入;袁姓于清顺治年间从雷州市松竹镇西山村迁入。

唐家西村:始建于明朝,唐姓世居,开基始祖唐子金率族人从雷州市杨家镇官唐村迁此定居。

唐家东村: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 年),也称“塘家东村”。主要姓氏有谢、黄。谢姓于清康熙元年从茂名市迁入该村;黄姓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从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平衡村迁入。

铺仔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毗邻竹桥圩且古时设有商铺,故得名。主要姓氏有谢、陈。谢姓于清康熙年间从龙门镇唐家东村迁入;陈姓于清朝从龙门镇迁入。

茂塘村:始建于清朝,主要姓氏为谢姓,清康熙年间从龙门镇唐家村迁至现址。

赤土村:始建于明朝中期,因村后岭泥土赤色,曾称“赤坭村”“赤坡村”。主要姓氏为黄姓,明朝中期迁至此地,源流不详。

边楼仔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村庄附近有牌楼,初名“牌楼仔村”,后改“排楼仔村”。主要姓氏为黄姓,清康熙年间迁来,源流不详。

竹桥圩:1935 年建,因靠近竹桥村得名。主要姓氏有洪、陈、谢等。洪姓从竹桥村迁入;陈姓从后排村迁入;谢姓从龙门镇唐家村、铺仔村迁入;黄、袁两姓由周边村庄迁入。

【足荣村委会】

足荣村: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 年),陈姓世居。明嘉靖年间从雷州市白沙镇白院村迁出,清康熙元年从雷州市企水村特浪村迁至现址。《陈氏族谱》记载雷种公为开基始祖。

平定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因地势平坦,先民盼稳定生活得名,曾用名“包丁村”。主要姓氏有陈、黄、韩,陈姓人口居多,于清康熙二十九年从足荣村迁至;黄、韩两姓源流不详。

【横山村委会】

横山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因地势平坦初名“衡山村”,后因“衡”“横”谐音改称,别名“龙兴村”。主要姓氏有袁、欧、陈、官。袁姓为第一大姓,明宣德三年从河南省迁至雷州城,后迁海康县西山村(今雷州市松竹镇),明崇祯十四年,开基始祖袁惟康从西山村迁此定居;欧姓于 1935 年从松竹镇田中央村迁入;陈、官两姓源流不详。

毛云村:始建于清朝,曾用名“保养村”。主要姓氏有袁、谢、游。袁姓从龙门镇横山村迁来;谢姓于 1950 年从龙门镇唐家村迁入;游姓于 1951 年从龙门镇眼睫山村迁入。

新村:因修建东吴水库,1960 年原龙门镇培家仔村整体搬迁至此得名。主要姓氏有李、吴、徐、陈。李姓从龙门镇尖山村迁入;吴姓从龙门镇边岭村迁入;徐姓先从雷州市松竹镇菜园村迁入。

【禄马村委会】

禄马村:始建年代不详,最初劳、李两姓居住,后外迁。明末清初,邓、林、杨等姓相继迁入。因周边有五村,初称“六马村”,后取“六”谐音更名。邓姓为第一大姓,据《邓氏族谱》,始祖邓仁奭为宋朝进士,南宋景定三年任雷州司户参军,明末清初,十三世祖邓日耀从雷州市附城镇下岚村迁来;林姓、杨姓源流不详。

金盘村:始建年代不详,主要姓氏有杨、王、邢、黄,杨姓人口最多,王姓次之,邢姓居三,黄姓最少。

【那宛村委会】

那宛村:始建年代不详,原为壮乡,“那宛”壮语意为弯田。明朝中期汉人迁入定居。主要姓氏有吴、郑、邓等。吴姓为第一大姓,明朝中期从雷州市乌石镇田寮村迁来;郑姓清末从雷州市附城镇埔中村迁入;邓姓明朝中期从英利镇昌竹园村迁入。

后坑村:始建于明朝中期,曾用名“吉安村”,也称“那宛下村”。主要姓氏有劳、黄、李。劳姓为第一大姓,明朝中期从福建省莆田县迁来;黄姓民国时期从龙门镇坎头村迁入;李姓民国时期从英利镇三元村迁入。

铁炉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原村址在东吴水库库容区内,隶属南兴。1960 年整体搬迁至现址,沿用原名。主要姓氏为吴姓,明末清初从吴川县上郭村(今属吴川市吴阳镇)迁来。

【德地村委会】

德地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原名“草地村”。主要姓氏有黄、莫、何等,黄姓人口居多,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莫姓于清乾隆年间从雷州市白沙镇黎郭村迁入。

昌平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原村名“高禄坡村”。主要姓氏有谭、袁、蔡、吴。谭姓于清朝初期自福建省莆田县迁入当地高禄坡村,后因山贼扰乱迁至现址;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蕃昌村:始建年代不详,据《湛江市地名志》,“蕃昌”为古越语,“蕃”为村意,“昌”即蛹,指夹在两山间的谷地。曾用名“番昌村”“万昌村”。多姓聚居,主要姓氏有麦、陈、韩等。麦姓明朝初期从韶关市南雄县百顺镇迁至今湛江吴川市塘尾街道麦屋大村;明朝中期从麦屋大村迁至今雷州市乌石镇乌石村;清顺治年间从乌石村分居迁至现址;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居安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居“挖尾坑村”,因村址被山贼抢占迁至现址,取名“居安村”。主要姓氏为谭姓,清朝初期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广东省吴川市大塘镇,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从大塘镇迁至现址。

龙门圩:据《湛江市地名志》记载,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 年),南有大溪似蛟龙,又有龙潭,前有拱形石桥如门,故名。主要姓氏有谭、黄,谭姓居多,于清朝末期从高禄坡村(即今龙门镇昌平村)迁入;黄姓于清朝末期从龙门镇德地村迁至。

山内坑村:始建于清朝,曾用名“山里坑村”。主要姓氏有谭、梁、刘、官,谭姓世居,清朝初期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广东省吴川市大塘镇,清乾隆十七年从大塘镇迁至现址;其他姓氏源流不详。

水库仔村:建于 1959 年,因多数村民在水库管理处务工得名。主要姓氏有谢、刘,谢姓于 1959 年从龙门镇谢家村迁来,刘姓源流不详。

甜豆村:始建于清朝中期,原名“甘蒲豆村”。潘姓世居,明末清初从福建莆田县迁至茂名高州市,清朝中期从茂名高州市迁至现址。 

参考资料:《湛江村庄简史-雷州市卷》

生活随笔 2025-01-06 07:05:18 通过 网页 浏览(91) 打印

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